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工业技术   11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考虑旋流衰减的影响,对气液螺旋环状流的压降特性进行研究并推导出了螺旋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定义压降旋-直比系数为气液两相螺旋环状流和气液两相直流的压降之比,以此来表征旋流衰减对压降的影响。基于量纲分析的方法对压降旋-直比系数进行分析,推导出其表达式,压降旋-直比系数依赖于Lockhart-Martinelli 参数和气相Froude数变化。最终,得出了气液两相螺旋环状流的压降预测模型。在50 mm内径的水平管内对螺旋环状流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气相表观流速变化范围为10~16 m/s,体积含液率(LVF)变化范围为0.6%~4.8%。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压降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建军  王晋友 《冶金动力》2002,(5):43-45,48
根据旧有锅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改造方案,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内喷文氏管喷头旋流特征入手 ,建立有关数学模型或表达式 ,提出对内喷文氏管喷头、收缩管支管内径、喷嘴与喉管距离进行设计的方法 ,并对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The devolatilization and volatile combustion of a single coal particle in spouted and spout-fluid beds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ame extinction time increases with the particle diameter, and decreases with the bed temperature. When the bed temperature and the air flow rate were fixed, the operation modes (spouted or spout-fluid bed) showed less effect on the mean flame extinction time.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pouted bed mode for preignition and postignition periods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assuming the devolatilization rate to be controlled by heat transfer and multireaction pyrolysis kinetics based on volatile products. Ignition, heat transfer back from the volatile flame to the particle surface, variation in flame temperature, and the hydrodynamics of SB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model predictions, with some adjusting parameter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5.
研究优化燃烧室控制问题,燃烧引起的压力升高扰动对于双模态燃烧室流场内激波链/附面层相互干扰强度影响,同时由于喷油调节对燃烧效率也影响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变换燃烧室出口反压。计算出燃烧室内燃烧引起压力升高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出口反压条件下的双模态燃烧室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相互吻合。结果表明,燃烧室内激波链结构强度及位置对于出口反压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实际燃烧室工作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供油规律来获得燃烧引起压力扰动对激波链结构强度及位置的气动控制,可实现双模态燃烧室的模态转换,使得燃烧室工作在最优模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延长微型涡喷发动机燃烧室的使用寿命,针对燃烧室壁面高温区进行全覆盖气膜冷却研究. 在KJ-66微型涡喷发动机试车实验的基础上,比较实际燃烧工况下,排布方式和燃烧室外环的扩张孔对气膜冷却效果及燃烧室整体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实际微型涡喷发动机模型中,顺排的平均综合冷却效率低于叉排,但对壁面的综合降温效果优于叉排. 随着扩张孔出口直径的增大,气膜冷却效果逐渐改善,但会影响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由于燃烧室后排冷却孔的影响,二次流射入主流会发生偏转,提升了气膜的冷却效果. 整体而言,全覆盖气膜冷却在实际燃烧工况下对燃烧室壁面有着很好的冷却作用,扩张型气膜孔能够有效改善燃烧室外环的气膜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滚筒式煤泥干燥系统中往复式燃烧炉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燃烧炉砌体缝隙生成的原因;采用新型浇注材料烧结整体密封耐磨陶瓷对炉体进行密封后,煤泥干燥系统生产稳定,燃烧炉热工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能源消耗,干燥机的生产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8.
催化燃烧具有环保、高效、节能等诸多优点.综述了甲烷高温催化燃烧的研究现状,对甲烷燃烧催化剂材料的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阐述了甲烷高温催化燃烧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新型燃煤涡旋燃烧炉的研制和冷、热态实验,建立并发展了二维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数学模型,以此作为对涡旋燃烧炉内多相流动。传热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The modes of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orrosion attack on a series of high-temperature alloys were studied in synthetic gas mixtures at 900°C. The gas mixtures were intended to simulate the oxygen and sulfur partial pressures experienced in reducing zones in a coal-fired fluidized-bed combustor and comprised mixtures of CO, CO2, and SO2. The alloys studied were candidates for in-bed heat exchanger tubing for an air-heater cycle operating at 843°C and 300–500 psig and so ranged from type 300-series stainless steels to nickel-base alloy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wo FeCrAlY alloys and types 304 and 347 stainless steels, it was found that sulfidation corrosion could be initiated on all the alloys within 0.25 hr; the rate of propagation of the corrosive attack depended on the flux of SO2 in the environment and on the nickel content of the alloys. The presence of iron in the alloys appeared to slow the initiation of sulfidation, by forming a continuous iron oxide layer. The effects of various alloying additions are discussed, and a schematic model for the initiation of sulfidation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